乡村振兴看青海|田地有“保姆” 农民放手把钱挣
央广网都兰5月3日消息(记者 樊永涛 都兰融媒 旦正公吉力 希日尖措)已是暮春时节,青海高原的春天才悄然而至。日前,记者来到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香加乡立新村的田地间,伴着播种机的轰鸣,一粒粒种子被播种到土壤中。
立新村春耕现场(央广网发 旦正公吉力 希日尖措摄)记者了解到,立新村耕地总面积1950亩,人均耕地面积7.6亩,主要种植青稞、小麦、藜麦等农作物,全村以发展种植业为主,养殖业、外出务工为辅。
为让土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经济和生态效益,2021年,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当地政府共拆除75套房屋,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85.39亩。
面对外出务工率达80%以上的现实情况,2022年,立新村将整村1950亩耕地以托管形式进行种植,实现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农村劳动力,保障群众从多渠道增收,外出务工收入人均可达每年2万余元。
“我有60多亩土地,全部种植了青稞和小麦。”立新村种粮大户许献云告诉记者,从土地平整、翻耕、播种到秋收全部托管给了都兰顺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一年下来不仅省心,一亩地还能多收入一些。“田地有了保姆,我不仅能腾出手外出务工,而且每亩能增收100多元。”
无人机加持下春耕有保障(央广网发 旦正公吉力 希日尖措摄)据了解,2021年都兰县成功被列为全国100个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之一,通过2021年项目的顺利实施,按照“加快三产融合、创新社会化服务载体”的工作思路,今年都兰县着力推进集中连片的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2021年我县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实施托管项目有1万亩,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和农牧民致富的双赢效果。”都兰县长张廷渊介绍,今年都兰县将计划实施3万亩,分别在5个乡镇13个行政村实施,通过实行整村推进、全程托管的模式,为全县“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示范县注入新的活力。
记者获悉,除了立新村,都兰县为切实解决易地搬迁村“地谁来种、地怎么种”,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深入探索,开拓创新,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带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目标,兼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引导小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努力培育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走出一条农业生产托管新路子。
“托管最大的优势就是打破一家一户承包地的界限,实行集中连片作业,既增加了耕地面积,又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海西州都兰县农村经济经营服务站站长道秀花说,规避农村土地租金风险,托管很好地解决了耕地的“非粮化”、“非农化”等问题。
[责任编辑:]
- 2024-06-25强化廉政教育,筑牢廉洁防线
- 2024-03-152024北京定制家居门业展3月13日盛大开幕
- 2024-03-15第24届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开启参观预登记
- 2024-03-05大连市再出新政 稳定住房消费 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2024-02-29三亚发布房地产融资协调方案 向金融部门推送支持项目名单
- 2024-02-29怀化市首批房地产融资“白名单”企业获4260万元贷款
- 2024-02-27招商信诺2023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0.6%
- 2024-02-26交通银行 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 2024-02-18国际金价跌破2000美元每盎司 国内金价仍然坚挺
- 2023-01-31各地多措并举为旅游业回暖“加油疏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