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西和:指尖非遗化身指尖经济
“青山环绕绿水流,祖传造纸不能丢。造纸技术是瑰宝,发扬传承保护好……”这是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西高山镇朱河村79岁的刘智慧老人时常哼起的歌谣,他制作麻纸已有六十余年。
刘智慧正在编织制作麻纸的竹帘。(受访者供图)西和麻纸色泽古朴、纸质坚柔、手感绵润,是仿古书画创作、装裱糊褙的理想纸张,其制作技艺传承千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被誉为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2021年5月24日,“西和麻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西和手工麻纸的魅力。
“祖传下来的西和麻纸都是八开的小张纸,需要进行大幅创作时只能将小纸一张张接起来,这样很不方便,小张纸也卖不上价钱。”刘智慧说。经过不断地尝试和完善,最后“捞浆成纸”实验成功,刘家相继造出了四尺和六尺的大纸。“四尺整张帘纹麻纸能卖到15元一张,六尺帘纹麻纸能卖到25元一张。现在销量好得很,大伙的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了!”
正在进行晾晒的大尺寸麻纸。(受访者供图)经过近十年的摸索,西和麻纸原先的四尺八楷小麻纸,已改良成十余种不同规格的纸张流向市场,得到众多仿古创作者的喜爱和称赞。
刘河村的胡凤钰是家族麻纸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造纸七十二道手,上墙还要吹一口。”胡凤钰一语道出了造纸的繁琐过程。
胡凤钰正在熟练地“抄纸”。(宋昱静 摄)“抄纸”俗称“捞纸”,是整个造纸流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直接决定纸张形成后是否薄厚均匀、纹理清晰、纸面光滑。竹帘一捞、一起、一落,纸浆随着这一套娴熟的动作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2019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胡凤钰成立了“胡氏麻纸农民专业合作社”。
“大家一起好才是真的好,我办了这个合作社,不光可以带着大伙一起增收,我还可以当‘老师’,把我手上的‘功夫’教给其他人,这就是‘传承’。”说起这些,胡凤钰自豪地笑了。
胡凤钰妻子正在将“抄”好的麻纸上墙晾晒。(宋昱静 摄)截至目前,位于西和县西高山镇的朱河、刘河两村已经发展麻纸专业合作社2家、家庭作坊37户,吸纳本地农户近100人从事手工麻纸制作,年总产值240余万元。
据西高山镇党委书记李文博介绍,近年来,西高山镇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手工麻纸产业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创办合作社、组织培训、村民入股、就近创业、组织线上销售等方式不断扩大手工麻纸生产规模和品牌效应。
由枸树皮加工而成的麻纸生产原料。(宋昱静 摄)同时,西高山镇鼓励其他农户扩大枸树种植规模,采收枸树皮进行粗加工后出售给麻纸作坊及合作社,逐步形成“产-制-售”一体化产业雏形,走出了一条非遗传承发展和群众经济收入并进、指尖技艺化作指尖经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的西和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宋昱静)
来源:新华网(15.200, -0.14, -0.91%)
[责任编辑:]
- 2024-06-25强化廉政教育,筑牢廉洁防线
- 2024-03-152024北京定制家居门业展3月13日盛大开幕
- 2024-03-15第24届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开启参观预登记
- 2024-03-05大连市再出新政 稳定住房消费 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2024-02-29三亚发布房地产融资协调方案 向金融部门推送支持项目名单
- 2024-02-29怀化市首批房地产融资“白名单”企业获4260万元贷款
- 2024-02-27招商信诺2023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0.6%
- 2024-02-26交通银行 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 2024-02-18国际金价跌破2000美元每盎司 国内金价仍然坚挺
- 2023-01-31各地多措并举为旅游业回暖“加油疏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