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新时代资讯网
首页 > 科技

孩子上网成瘾 家长先检讨自己

2021-03-01 21:16:0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

 如今,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深度介入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触网”这个曾经的新鲜词,对很多孩子来说早就司空见惯。去年因为疫情,教学和作业更是“线上来、线上去”。结果,娃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多少不好说,染上网瘾的倒不少。

  要防沉迷,首先得抬高使用的门槛。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这是物理隔绝、釜底抽薪。毕竟,用手机等电子终端学习,最常见的现象是家长在一旁看着时,孩子用手机上课;家长要不看着,人家瞬间切换到其它页面。

  管控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是国际通行做法。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都已通过立法或其他形式,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课堂,芬兰还禁止向初三以下的学生销售手机。

  不过,学生不可能总在学校,还是得回家。于是,防沉迷的重任就落在了家长肩上。为给家长支招,教育部近日又发布了《关于预防学生网络沉迷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提出了“五要”:一要善引导,重监督;二要重表率,立榜样;三要常陪伴,增亲情;四要导心理,促健康;五要多配合,常沟通。

  这“五要”切中肯綮。贯彻“五要”的过程,其实也是家长省视自身的过程。孩子的问题和毛病,根本上反映的是家长的问题和毛病。孩子沉迷手机与网络的背后,是家长的缺席、失位甚至错判、误解。孩子听到的第一句脏话,看到的第一个游戏场景,可能都来自家长。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归根结底,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因此,加强引导和监督,需要家长切实扛起自己的育儿责任,不逃避不放弃;做表率,需要家长先改变自己沉迷手机的状况;多陪伴,需要家长开发健康的互动方式,用“面对面”代替“键对键”;疏导心理,需要家长真正去关心孩子所思所想;配合学校,需要家长告别“甩手掌柜”式的思维,全方位了解自己孩子的状况,对问题苗头早发现、早诊断。

  在家长以身作则的大前提下,学校做好家校沟通、坚持“管”“教”结合,互联网平台做好内容筛选、设置青少年防沉迷机制,方能让孩子们对防沉迷管理心服口服、无处“逃票”。

  另外,现在好多游戏的开始界面已经设立了醒目的“青少年模式”“家长模式”。这是应该的。说到底,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是全社会的课题,也是这个时代必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熊建)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新时代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新时代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200974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