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新时代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惩治数据泄露不应只“罚酒三杯”

2021-04-29 21:17:03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一部手机随身可以行走天下。但同时个人隐私不再私密,个人信息甚至成了廉价的“唐僧肉”,被各种利益群体分食。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调查显示,从上游非法获取、到中游数据交易、再到下游用于诈骗勒索,个人信息泄露背后已形成一条完整的黑灰产业链,滋生着巨大的非法获利空间,严重威胁着个人、企业甚至国家安全。被侵犯的公民个人信息数量正呈现从“倍数级”进阶至“指数级”的爆炸式增长。

  个人信息泄露顽疾必须得到根治,其中最为迫切的一点就是改变目前处罚金额不及安全防护成本,非法所得远超犯罪成本的现状。当今,世界处于以信息化全面引领创新、以信息化为基础重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新阶段,各个行业信息化发展迅速。但相关企业和机构的数据安全意识却未能跟上信息化发展步伐,管理体系粗糙,数据存储随意,这也是黑客能频繁攻破标的的主要原因。还有部分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的企业将商业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不愿履行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责任,甚者利用监管漏洞对个人信息进行违规收集。

  实际上,信息存储方应负起应有的责任,而严厉处罚措施可倒逼企业最大程度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目前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的处罚力度远远不够。我国大多数企业发生数据泄露后,相关部门除了追踪违法者之外,对企业多是以约谈形式处理。例如,2020年圆通公司40万数据泄露发生后,上海市相关部门所做的仅是约谈圆通,责令其认真处理员工违法违纪事件,做到信息对称、及时公开、正面应对,加快建立快递运单数据的管理制度。与目前欧美动辄数十亿元、上百亿元的罚款相比,约谈对企业几无震慑力度。

  2020年7月公开征求意见的数据安全法(草案)提出,开展数据活动的组织造成大量数据泄露等严重后果的,最高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而欧盟实行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规定,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互联网公司,最高可罚款2000万欧元或全球营业额的4%。

  惩治数据泄露,不应只“罚酒三杯”。治理个人信息泄露乱象,必须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加大对泄露和滥用个人信息行为的处罚力度,才能产生足够震慑作用,也才能倒逼企业在安全防护上投入更多。尤其是对于违规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企业或平台,要综合采取技术、管理及惩戒等措施或手段,标本兼治,多措并举,才能让个人信息不再“裸奔”。(梁倩)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新时代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新时代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200974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