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新时代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青海:“合力”守“水塔”,生态护长流

2022-04-15 10:11:03 来源: 责任编辑:

  新华社西宁4月14日电  题:青海:“合力”守“水塔”,生态护长流

  新华社记者吕雪莉

  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每年向中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清洁水,有“中华水塔”之称。

  在上世纪末,因气候暖干化和不合理人为活动,三江源的生态一度退化恶化,河流频频断流,湖泊大量消失,野生动物锐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重点改革任务。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16年3月,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青海三江源风光。新华社记者李琳海摄

  青海三江源风光。新华社记者李琳海摄

  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是国家赋予三江源国家公园五大试点任务之一,也是最大难点。

  青海省在试点中,将过去分散在林业、国土、环保、住建、水利、农牧等部门的生态保护管理职责进行整合,建立了以管理局为龙头、管委会为支撑、保护站为基地、辐射到村的新型生态保护管理体制。同时,建立园地协同运行机制,推动园地间形成共建合力。

  “国家公园和地方政府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家公园建设得到了地方的大力支持。”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王湘国说,过去一直是“林”管林,“草”管草,“水”管水,整合后,弥补了监管不到位的短板,实现了系统管护。

  2021年7月,一群藏野驴出现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2021年7月,一群藏野驴出现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近年来,“7·26”非法捕杀藏野驴案、“8·23”非法采金案等大案要案得以接连破获,都是生态管护员在巡护中发现的线索。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生态保护站站长韩常鹏表示,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记者了解,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取得多项国内第一:第一个发布林地、草地、湿地、地表水四大自然资源本底报告,第一个完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颁布施行第一个由地方立法制定的国家公园条例……

  2021年10月,牧民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放牧。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2021年10月,牧民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放牧。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在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的同时,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吃上了生态饭。

  “这些年,湖面越来越大了,再也不用赶着牛羊去别处放牧了。”44岁的尼玛扎西家住扎陵湖北岸,是玛多县扎陵湖乡卓让村的牧民。多年前,因黄河断流牛羊吃不上水,他们家曾不得不远走他乡。而今,他成为一名生态管护员,一边放牧,一边巡护湖泊和草场。

  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管护员俄措在扎陵湖边捡拾垃圾。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像尼玛扎西这样的生态管护员,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有两万多名。”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人介绍,在生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建立“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最大的亮点。

  青海省财政每年拿出3.7亿元资金,落实“一户一岗”政策,园区内每户有1名生态管护员,户均年收入21600元,有效调动了牧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保护生态和民生改善实现“双赢”。

  这些年,青海省抓住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的窗口期,实施黑土滩治理、退化草原补播、封沙育草、湿地保护等工程,实现增草、增绿、增水;园区内48宗矿业权全部退出,实施生态修复,抚平生态疮疤……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三江源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千湖重现,生态全面好转。

  今年3月,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蓑羽鹤在飞翔。新华社记者吕雪莉摄

  今年3月,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蓑羽鹤在飞翔。新华社记者吕雪莉摄

  据2021年8月发布的《2020年青海省水资源公报》,近年来,青海三江源向下游输送水量年均增加近百亿立方米,2020年度输送水量为954.98亿立方米。

  2021年初,在全国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验收评估中,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名列首位。

  勇担“国家使命”,肩负“源头责任”,三江源国家公园进行的一系列原创性改革和探索,为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田俊量说,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已经有了良好开端,但仍需要在摸索中不断完善,“这项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黄河源园区风光。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黄河源园区风光。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记者:吕雪莉

  编辑:廖翊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新时代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新时代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200974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