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新时代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青海: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2022-08-09 07:58:27 来源: 责任编辑: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的星星海一角(2022年6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青海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代会青海代表团审议,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强调青海“要搞好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乡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使青海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青海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发展高质量和生态高品质有机统一,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担负起保护“中华水塔”重大责任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将生态保护转化为最生动的实践,先后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保护“中华水塔”行动纲要等制度体系和行动方案,以系统规划引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以坚决的行动落实严格的生态保护。2020年8月以来,青海省整治祁连山南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771个;三江源地区的49处矿业权和水电站全部注销。海拔4200米的青海木里矿区,昔日露天开采形成的矿坑经过整治,种草复绿区域已经返青。

  从2016年3月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2021年10月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青海推行大部门制改革,探索生态管护员制度,有序扩大社会参与,探索走出了新路。

  这10年,青海交出了亮眼的生态答卷:累计落实生态投资193.5亿元;青海湖流域综合治理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现全覆盖;湿地面积814.36万公顷,稳居全国首位;青海湖连续10多年水位上升,水体面积达到4625.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5.2%提高到7.5%;三江源地区的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提高10%和30%以上。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考察时指出,务必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区内相关产业流程、技术、工艺创新,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让盐湖这一宝贵资源永续造福人民。

  遵循总书记重要指示指引,青海盐湖循环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5G+采盐船自动控制”系统的运用,既提高了资源采收效率,又实现精确远程操控和无人值守;盐湖钾盐可采量10年间成倍增加,年产钾肥超过7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借助盐湖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形成了从盐湖提锂、正负极材料到电解液、锂电池制造的锂电完整产业链,西宁市锂电池产量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

  青海凭借水电、光伏、风电发展优势,开启了一条低碳循环的产业生态化之路。

  以生态优势推动生态旅游发展,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澜沧江流经杂多县昂赛乡,孕育出一方野生动物的天堂,雪豹、金钱豹、猞猁、白唇鹿、岩羊等“高原精灵”惬意栖息,仅监测到雪豹个体已达84只。2019年,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体验特许经营试点在当地启动。

  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2012年至2021年,青海全年接待游客从1500余万人次增长到近4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23亿余元增长到349.9亿元。

  结合生态优势和资源,青海立足特色种植、养殖业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截至目前,全省认证绿色有机食品和地理标识产品925个、绿色有机草场超9000万亩。

  让民族地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坚守人民情怀,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青海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涉民生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10年来,青海不断探索和拓展生态保护与农牧民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生态惠民托起农牧民群众增收基本盘。

  为了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0年来,青海在产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民生保障水平迈向新高度。

  2021年,青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45元,相比2012年翻了一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5594元增长至2021年的13604元。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青海各族儿女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据新华社西宁8月6日电)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新时代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新时代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200974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