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新时代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大河奔腾看酒泉”系列报道(三)

2022-10-14 08:34:11 来源: 责任编辑:

  肃北,既是党河流经最长的地方,也是最早被党河水滋养的地方。

  “雪山闪银光,党河水潺潺。漫山遍野散牛羊,雪山脚下,美丽的肃北,迷人的肃北,我的家乡。”这是肃北县第一首长调县歌。创作者洪滨于今年9月去世。作者虽逝,长调仍存,每逢重大节日庆典,这首长调都会被演唱,成为肃北人民心中永恒的歌谣。

  长调声起,肃穆悠扬、如泣如诉;党河汤汤,奔腾如潮、常年不枯。水声与歌声互为伴奏,交织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协奏曲。

  歌声伴着水声,肃北悠久而独特的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沿着党河,流向远方。

  党河的“长子”——肃北,正以别样的草原风致与独特的文化脉络,呈现在世人面前。

  母亲河送给“长子”的礼物

  亭台楼阁,广场水榭,白云低徊,雪山环伺,几座蒙古包分布在千亩花海之中。这里是距肃北县城以南2.5公里处的紫亭湖景区。

  这里之前并不叫紫亭湖,也没有湖,只是一片乱石堆积、寸草不生的戈壁滩。

  如今的紫亭湖四月注水,五月雁飞,山光湖影,天水相映,往昔荒景荡然无存。

  这片荒芜之地如何成为国家4A级景区?这还要从党河说起。

  “2010年以前,这里原本是一片800多亩的乱石荒滩,除了周边一些村民来捡石头外,很少有人来。”肃北县园林绿化局原局长蒲生河回忆说。

  蒲生河的名字与党河有关。他出生在党河边。夏天,他和小伙伴在党河里游泳;冬天,他们在党河上溜冰……蒲生河所有童年记忆都与党河有关。

  “原来的荒滩南边,有一条党河干渠。当时我们就想利用这条干渠,打造一个景区。”蒲生河说。当时,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土,从哪弄这么多土?经过多次汇报协商,最终经原国土部门协调,从外地调来36万立方米土壤及8000吨麦草,又移来5000多棵云杉、樟子松。这是紫亭湖景区最初的规模。

  之前,没有人相信能在这么荒凉的地方建成一个国家级风景区。但仅仅3年,肃北县就建成了。

  “掘地为池,挖土筑山,硬生生在戈壁滩打造了一个美丽的景区。奇迹的背后,是肃北人民对绿的渴望。当然,这也是党河无私的恩赐。”蒲生河说,如今的肃北县城风沙小了、环境好了,生活在这里的群众精神面貌明显好转。

  以前,肃北县居民休闲娱乐要到上百公里外的敦煌。现在,一到夏季,敦煌、阿克塞等周边的人都会自驾来肃北游玩。

  紫亭湖真是党河母亲送给“长子”肃北的一份礼物。

  党河不仅送给肃北及周边县市一个美丽的后花园,还为肃北县“七彩花田·千亩花海”提供了灌溉用水,再次用清凛柔波将斑斓色彩赋予草原子民,让守护党河的生灵得到福祉。

  “长子”献给母亲河的一道风景

  党河全长约290公里,穿过巍峨险峻的山峰,在肃北县城西形成约120公里的大峡谷。站在崖边俯瞰,谷底的高原红柳让历尽沧桑的谷滩和烽燧更显风姿。悬壁上的五个庙石窟,让大峡谷生出历史人文的厚重。

  肃北县文联主席赵彦成说,近年来,肃北县利用党河大峡谷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址,打造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党河峡谷民族文化风情园。

  这是肃北作为回报,献给母亲河的一道风景。

  据党河峡谷民族文化风情园负责人介绍,为方便游客观光游览,他们在这里修建了一条长3公里的湿地栈道。沿着木质栈道前行,儿童游乐区、垂钓区、民族赛事体验区、蒙古文化长廊和民族特色餐饮区等景点设施一应俱全。

  “夏天这里很热闹,游客能在这里欣赏蒙古族歌舞、看篝火晚会。一些自驾游客还会多留几日,体验党河峡谷探险和越野车极限穿越。”肃北县委宣传部干部朱蕊说。

  9月的党河峡谷风景独特。峡谷风景最美的时段藏在肃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孟根朝力的相机里:峭壁陡立的悬壁、造型奇特的树木及种类繁多的飞鸟,美不胜收、赏心悦目。

  资料显示,党河大峡谷内的草木覆盖率达60%,夏天平均最高气温24.8℃,比敦煌市低6.4℃。春赏野花、夏日避暑、秋观红叶、冬日溜冰滑雪,党河峡谷民族文化风情园正成为肃北旅游的热门打卡点。

  传承保护优秀文化的灵魂与根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守好文化根脉。近年来,肃北县依托党河,利用党河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加快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出生于肃北一个普通蒙古族家庭的娜仁其其格今年63岁。她闲暇时就会制作蒙古族服饰。“别看都是蒙古族长袍和帽子,但我们的和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其他地方的蒙古族服饰可不一样。我们的袍子前襟更长,帽顶也更尖。”娜仁其其格手拿一件长袍说。

  这种差别,也与党河有关。因党河一年四季不断滋润,加之3000多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形,让这里的气候更为湿冷。又潮又冷的气候自然造就了肃北蒙古族衣帽的独特风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条河流对一个地方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祝赞词是蒙古族抒情诗的起源,伴随着肃北蒙古族穿越了岁月的长河。”肃北蒙古族祝赞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山西说,古老的祝赞词大多是对天地山川、自然万物的赞颂,现在则主要是对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场景的赞美。

  出生于1958年的山西,从小就热爱文学创作。上世纪80年代接触到祝赞词后,他立志挖掘、整理、传承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此后,山西经常出现在祭敖包、祭火等民族传统仪式上。

  之后,山西开办了一家蒙古族长调技艺传习所,将传承肃北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生的追求,整理出版了《肃北婚礼习俗》《肃北祝赞词搜集》等多部书籍。

  除了著书立说,山西觉得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于是决定无偿培养祝赞词传承人。时至今日,他已带出20多位祝赞词传人,这些人已成长为肃北草原上的最美歌者。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肃北县已有70多个类似研习所。肃北县还大力支持各类非遗传承人建立工作室,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

  围绕民族特色文化传承保护,肃北县已完成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和第三批市级非遗传承人认定工作。雪山蒙古族服饰、肃北蒙古族祝赞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肃北蒙古族长调、雪山蒙古族婚礼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列甘肃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肃北大地,正以其独特的人文底蕴、多样的民族风情和壮美的党河风光在祖国西部大地闪耀。

  当高亢悠远的祝赞词和蒙古族长调响起时,雪山深处的党河水就泛起波涛;当骏马驰骋的草原上万人齐跳安代舞时,肃北县人民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就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新时代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新时代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200974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