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新时代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瓜州县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2022-11-10 09:52:48 来源: 责任编辑:

  2022年瓜州县高度重视,紧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要举措,补短板,强弱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大力推进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了指标和投资双翻番、数量和质量双提升、进度和监管双增强、经济和生态双丰收,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人民幸福指数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1、统一思想共识,实现指标和投资双翻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现代农业“三大工程”之一,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条件。自2019年起,瓜州县广泛调研、深入宣传,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干群思想从“零散整治向整村推进、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测土配方到水肥一体化、各自为战向统防统治”的转变,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共识和热情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为快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双组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加强项目建设的精准申报和管理推进。领导小组成员赴省进市,加强指标和投资争取力度,从2019年的2.5万亩,到2020年的4.4万亩,2021年的5万亩,至2022年达到12万亩,投资额分别达到0.3843亿元、0.711亿元、0.916亿元、2.8746亿元,其中,县级财政分别配套693万元、700万元、1691万元、13574万元,任务、投资额、县财政配套三项指标分别增长101%、241.57%、802.72%,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入快车道。

  2、精准规划设计,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土地流转相结合、与经营主体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在项目选址布局、设计过程中,摸清农田基本情况,掌握产业发展动向,坚持民主决策、民主规划、民主管理,始终把符合产业导向、农民满意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落脚点,做到了对灌溉供水、土地平整、耕地质量提升、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等工程进行统一设计,不断拔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要求。2022年将全县12万亩建设任务分解为21个项目区,单个项目最大面积达到9200亩,为高起点、高效率实施项目提供了便利条件。

  3、压实任务责任,实现进度和监管双增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群众满意工程、民生工程,是瓜州县委、县政府一贯坚持的目标。一是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其特殊性,必须避开农业生产周期。在项目实施主体确定后,瓜州县农业农村局根据每片项目区现状,制定工程量、形象进度表和责任清单,确保工程按进度实施。二是成立项目专班,加强督导。在每个项目区,成立由镇、村、组负责人、群众组成的项目推进专班,紧盯目标工期,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对工程进度进行督导。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清单。三是开设专户,加强资金监管。严格执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规定,根据工程形象进度,采用企业申请、监理核定、村委会复核、乡镇审核、农业农村局现场核查“四方”把关的方式,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四是分级负责、把好项目验收关。采取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复检、县级验收小组验收的三级验收模式,根据工程类型,完工情况,分类型、分批次,对照设计标准,实地测量管道、田间道路、林网等措施的各项数据,倒逼各参建单位增强责任意识、紧迫感,确保高质量建设。

  4、坚持产业导向,实现经济和生态双丰收。瓜州县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模式持续深耕,巧妙植入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不断放大高标准农田效益。一是以大产业基地推动土地集约经营。大力推动连片田、机械田、精灌田、高效田“四田改革”,以瓜州镇为例,将原有1万多个小地块,整理为136个大地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5万亩,使大型农机配套作业机具有了更大施展空间。通过实施土地规模流转,植入高效机采棉产业,在瓜州、三工、头工村分别建成5000亩以上机采棉种植基地各1个。二是育强经营主体推动土地规模流转。坚持把土地经营权推向市场,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引进有发展潜力的新型经营主体,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整合农户土地经营权,再向经营主体整体流转,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土地经营权托管运行机制。农户土地租金由高标准农田整治前的每亩300元增加到目前的750元,同时,可获得村集体收益50元/亩。三是以新农技推动土地高效产出。坚持高标准农田整治与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示范和新模式引进相配套,不断织密现代农业发展底蕴。加强农业机械现代化程度,引进联合平地机、六轮大型拖拉机、摘棉机等高效配套机械,确保了“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应用推广精量播种、密植栽培、水肥一体、测土配方施肥、脱叶催熟等精良种植新技术,土地综合收益提高了2.6倍。四是按需配水保持生态平衡。从最初的干群强烈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渠道灌溉为主,到2022年的8万亩建设任务全部是滴管管灌,是一项重大突破。采取滴灌技术,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精量播种、水肥一体、测土配方施肥等一批新技术得以推广,提升降低了农业用水量,缓解了农业用水紧缺的现状,农业用水由“大水漫灌”的75方/亩,降低到“精准滴灌”的25方/亩,保持了生态平衡。五是促进群众参与提升社会效益。创新经营模式,转变土地流转、租赁模式,探索推进统一托管服务,形成规模流转优势,实现了土地租赁从“小打小闹”向集中经营“大户种植”模式不断转变,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5万亩,累计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6.8万亩,规模经营面积已达到18.6万亩。完善务工增收措施。村委会成立劳务公司,和租地企业签订用工协议,解决租地农民就近务工问题,让农民离地不失业、转岗再增收,年租地农民可增加务工收入12000元—16000元。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新时代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新时代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200974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