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新时代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金川区城乡融合发展创新突破年行动综述

2022-11-22 08:43:18 来源: 责任编辑:

  徜徉金川大地,城与乡宛如一枝并蒂莲,花开两处各芬芳:城区内,高楼林立设施齐全,城市品质功能正加速升级;乡村里,村容村貌整洁美观,大道如砥四通八达,一个个幸福新村正蓄势崛起。“现在的生活,和城里没什么两样!”今年74岁、家住金川区宁远堡镇白家嘴村的贾登年老人不由地感慨道。

  “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盼头,农村有看头。金川区紧紧围绕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全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把2022年作为城乡融合发展创新突破年,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创新突破行动,创新改革举措,整合要素资源,补齐短板弱项,全力推动城乡空间、要素、产业、配套全面融合,加快实现户籍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治理、基础设施管护、文明创建城乡一体化,力争趟出一条具有金川区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金川区委书记张恒山如是说。

  补齐弱项短板

  乡村既有“里子”,更有“面子”

  安居,才能乐业。老旧农宅改造,既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更是重要的发展任务。

  上午时分,双湾镇龙寨村三社村民姚兴根正在自家改建完的院子里收拾着晾晒完的玉米粒。“以前老房子没地方晒谷物,要是遇到天气突变,这些作物就遭殃了。”姚兴根一边将玉米粒扫堆一边说,“现在改建了新房,院子开阔平整,变了天随时都能迅速把谷物收回来,而且还改造了厕所、通了上下水,方便得很!”

  为持续提升村庄整体风貌水平,金川区印发了《金川区2022年试点村老旧农宅改造实施方案》,在宁远堡镇山湾村,双湾镇龙寨村、三角城四组3个试点村(组)开展老旧农宅改造工作。

  金川区通过财政支持与贷款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在保持农宅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分类进行改造提升与拆旧建新工作,对试点村改造提升旧宅的农户给予每户2万元补助;拆旧建新的农户给予每户2至2.5万元不等的补助,并享受10万元的贷款贴息政策,极大减轻了村民的负担。目前全村共有35户村民进行改造提升、5户村民进行拆旧建新,各项工作都在有序进行中。

  市区东面G570公路沿线,白家嘴村90户整齐的二层小楼,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冬天没法入住,农民们调侃:前面的楼房空,后面的平房自己住。金川区投资2300多万元进行改造,重新设计水电暖,修通硬化了道路。11月1日,记者见到74岁的老人贾登年,老人激动地说,“楼房建好二十多年,没有暖气,没法住,如今改造后,我也准备住楼房,房前屋后的路平了,我们农村和城市没有差别了!”

  住房条件改善了,基础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

  金川区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以农村水污染物减排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城中村接城市污水管网,中心村建设污水处理(厂)站、全区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的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路径。目前,金川区23个行政村均已接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自2019年以来,全区先后投资实施农村人蓄饮水强短板项目共3449.87万,共铺设输配水管道441.07千米,修建设施井469座,解决34643人饮水安全问题。

  ——连续多年把进村路建设列入全区为民办实事计划,在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出台了《金川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实现了城乡道路一体化养护,同时加大力度推进农村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工程。通过实施双湾镇小城镇集中供热建设项目,将城镇商住户、企事业单位全部纳入集中供热范围,极大改善了农村供暖条件。

  ——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持续推进“五清一改”行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荣获“全国村庄清洁先进县”称号,建成省、市、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双湾镇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级卫生乡镇,陈家沟村获评全国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

  ——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大对“城中村”水电气暖网的改造力度,实现“城中村”水电气暖网与城市同网同源、互联互通。

  村庄颜值靓了,村民心里美了,一幅现代农村新画卷正在金川大地上徐徐展开。

  探索“村居融合”

  村民既是“农村人,更是“城里人”

  这里是甘肃省首个“村居融合”试点。

  在金川区广州路街道天源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挂着一块特殊的牌子:中共金川区广州路街道天源里社区宁远堡镇高崖子村联合委员会。

  硬件固根基,内涵提质量。随着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对接,金川区结合本区实际,探索“村居融合”治理模式,城乡公共服务逐步走向均等化,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闫好英今年62岁,与别人不一样的是,她既是天源里社区的居民,同时还是宁远堡镇高崖子村四社的村民。为什么同一个人会有两个户口?户籍住址“双登记”解答了记者的疑惑。

  原来,“村居融合”后,宁远堡镇高崖子村农宅纳入广州路街道天源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范围,由村民小组长兼任网格员。为全面做好服务居民工作,金川区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实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对涉及“村居融合”改革的所有村民户籍簿进行换发,对户籍住址进行“双登记”,即在户籍簿中登记原农村住址的基础上,增加登记现居住地址。同时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深化完善居住证制度,扩大应用范围,拓展服务功能,确保非户籍常住人口持有居住证并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

  “现在我享受的待遇和城里没有任何区别,社区还为我重新认定了低保等级,现在一个月比以前多拿100多元,切切实实让我感受到了温暖。”闫好英笑着说。

  “村居融合”后,保持农村集体经济权属政策不变,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村民在享受政策时存在城乡差别的,坚持从优从惠原则,农村一类低保标准和城市低保的全额保障标准一致。

  这几年,有力的公共服务保障让金川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今年,金川区统一城乡居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标准,建立城乡一体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机制。探索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将金昌市第三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金川区双湾镇中心小学,激发双湾镇中心小学办学活力,消减城乡教育教学差距。大力推进城乡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进程,满足城乡老年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需求。镇卫生院与市人民医院检验、心电、影像中心实现联通,为老百姓就近享受城市医疗检查服务提供便利。整合城乡体育设施资源,打造“10-15分钟健身圈”。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提升城乡居民出行的便捷度和满意度。

  ——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鼓励引导农村居民参加灵活就业人员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积极构建农村居民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对城乡医疗救助对象范围扩面提标,将普通参保居民住院费用纳入医疗救助报销范畴,实现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均等化。

  如今的金川区,以城带乡促乡村振兴,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公共服务“无缝对接”,正以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全力促进全域乡村振兴。

  加强文旅融合

  时至夏季,市区内酷热难耐,市民们纷纷结伴下乡避暑。宁远堡镇龙景村野狐湾景区绿树成荫、溪水潺潺,原生态的自然美景和民俗风情,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惬意。一到周末,就有不少市民携家带口来到这里休闲度假、放松身心。

  龙景村四组村民刘玉花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小卖部,早些年的时候,随着村里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小卖部经营状况每况愈下。“村里本来人就少,那几年情况不好的时候,一天只能卖几十块钱,温饱都是问题。”回想起那些日子,刘玉花有些唏嘘。

  近年来,随着龙景村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或避暑,或休憩,也为刘玉花的小卖部注入了新的生机。“旅游旺季的时候一天能卖1000块钱呢。现在上了年纪,也不记账了,但是大概数目就是这么些。”刘玉花一边整理着货架一边说。

  开发野狐湾景区项目,趟出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新路子。

  只有自然优势不够,如何将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龙景村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道路。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金川区城投公司投资250余万元,打造了“乡韵龙景”系列品牌,在野狐湾景区周边建造“迷舍”“龙景山房”等一批民宿,为游客提供了吃住玩等全面的服务,有效带动了村民经济增收。

  龙景村以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撑,重点规划建设休闲体验、民俗生活、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块,开发乡土美食、探秘火星、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着力打造“艺术家部落”“驴友之家”“野狐湾研学”等旅游品牌,走出了以“特色农庄美食”“野狐湾农事体验”“潘家墩桃花园观光”为核心的旅游发展新路径。2019年,龙景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负责野狐湾景区运营的金川区城投公司总经理杨宏东向记者介绍,目前正在策划的嬉雪场项目也即将与市民见面,项目建成后,对于龙景村的乡村旅游项目有着进一步的补充完善作用。市民冬天也有地可“玩”,让龙景村一年四季都有景可赏。

  景区龙头舞起来,村庄经济活起来。

  “村里除了拄拐杖的,能动的人全部到野狐湾景区项目上打工。目前,龙景村共有130多人吃了旅游饭,人均收入至少有3万元。”龙景村党支部书记王德胜自豪地说。

  城里人到农村休闲度假,不仅仅有野狐湾景区这一处。近年来,金川区依托“城市后花园”的优势,整合城乡文化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全面运营宁远堡镇龙景村旅游项目,打造金川区研学基地,开发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探索发展“共享农庄”,建成古城葡萄观光采摘园、新华民俗文化园、大漠营盘休闲园等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动城乡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四通八达的乡间通道、可憩可游的美丽乡村,激活了自驾游、短线游、近郊游等旅游新业态,观光农业、田园采摘、休闲度假等生态休闲产业,带动了农家乐餐饮业发展,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

  如今的金川区农村,城乡风貌不断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基本相当的全省城乡融合发展“金川样板”正在形成。

  农村既是“休闲园”,更是“创业园”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新时代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新时代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200974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