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新时代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安宁区:奋力激活文化沃土 孕育璀璨“安宁故事”

2022-11-25 08:40:14 来源: 责任编辑:

  兰州安宁,素有“十里桃乡”之称,由于地处黄河北岸谷地,有河水滋润,山水灵动,宜居宜游。近年来,安宁区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用以人文本的城市哲学,道法自然的城市美学,统筹推进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自强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精神。

  以文化人

  连日来,“众志成城·致敬最美逆行者”专题朗诵作品线上展火热进行中,与此同时, “携手抗疫·温暖金城”安宁区小画家在行动网络抗疫作品展也全面开展......

  “小屏幕”就是“大舞台”。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安宁区因时制宜,以笔为援,以画为声, 不断开展线上文化活动,用一幅幅作品为疫情防控摇旗呐喊,加油助威。近年来,安宁区统筹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全力开展各项文化工作,不断繁荣全区文化事业,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安宁西路街道,书籍成为了照进61岁的杨晓斌生活里的一道光。退休后的生活,让杨晓斌非常不适应,但在全区推出的品牌阅读活动中,让他爱上了阅读。“现在每天都会去家附近的图书馆进行一到两个小时的阅读,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眼界也打开了,文化素养也提升了。” 杨晓斌高兴地说。

  近年来,安宁区充分利用区图书馆馆藏资源,实施总分馆制全域服务新模式的总体思路,精心策划打造品牌阅读活动,推进数字化覆盖,8个街道2个乡镇和社区、学校、机关、景区景点等分馆建设不断加速,多频次开展线上线下阅读活动,打造线上资源专栏,打造“省级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营造全民阅读、书香安宁的良好氛围。在全区举办“笔墨书香送春联”“我们的节日”“助力冬奥,创想楹联”“学雷锋纪念日”“桃花迎春.翰墨飘香”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等系列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不论线上线下,都可以进入文化主场,感受文化魅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以文惠民

  在沙井驿街道16岁的朱梓育家中,传出一段节奏鲜明、铿锵有力的快板曲目。作为李派快板艺术传承人的朱梓育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有着强烈共鸣。他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接触快板,如今研习这门传统说唱艺术已有八九年光景。“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我心中坚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传承李派快板艺术定为今后的奋斗的目标!”朱梓育信心满满地说。

  位于安宁堡街道的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内,坐落着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了传习和保护珍贵的传统文化瑰宝,非遗学院建立了多个涵盖全省特色非遗项目的专业实训室,并建有洮砚、唐卡、剪纸、彩陶、木雕、葫芦雕刻、古籍修复、版画、书画装裱等九个大师工作坊。

  “安宁区不断以短视频、直播、访谈等多种形式在助推我们学校非遗文化馆的宣传,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参与到传统文化学习当中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洮砚制作技艺传承人、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马万荣老师告诉记者。

  近年来,安宁区不断挖掘文化内涵,激发行业活力。组建舞蹈团队60个多,合唱团队20多个,吸纳地方戏曲文化名人、民间曲艺传承人,组建民族艺术团队就有20多个,先后成立安宁爱乐合唱团、素月琴心艺术团、安宁区书法家协会、安宁区秦腔协会、安宁工艺美术协会等,定期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演等系列文化活动,打造“安宁礼遇”特色非遗产品,积极推进建设工程文物审批改革,组织线上线下文艺作品展演,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安宁故事、传播好安宁声音,让文化的果实惠及千家万户。

  以文兴业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只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才能走向“远方”,旅游也会更有“诗意”。

  “据《尚书·禹贡》《史记·夏本纪》记载,传说大禹治水来到兰州,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淤塞的川流疏通,使黄河兰州段得以畅通无阻,大禹治理完黄河以后,登上九州台山巅规划天下,划定九州。”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介绍道,“同时,在黄河文化的长河中,天斧砂宫地质公园是我国秦岭淮河一线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最先呈现的类丹霞地貌景观。”

  近年来,安宁区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整合了以天斧沙宫徒步、桃园认知、博物馆科普、雪花啤酒厂工业游、科技馆参观和非遗体验等6条精品研学游路线,更好地讲述黄河文化、兰州文化、桃乡文化。

  如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安宁区着力构思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以赛事品牌带动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开展淡季旅游产品推广活动,以全民健身和旅游休闲为亮点,为广大群众提供滑雪、冰雪游乐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改造全民文化健身中心从业态融合、产品供给、配套服务等方面抢占先机,探索各类旅游要素的有机整合,实现 “一处美”到“处处美”,从“季节游”到“全时游”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新时代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新时代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200974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