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对外开放分论坛将于8月19日举行
8月19日至20日,由郑州商品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将在郑州举行。其中,8月19日下午的对外开放分论坛,将紧扣中国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核心主线。
自期货和衍生品法施行以来,中国期货市场开放的法治根基日益坚实,跨境监管协作机制得以明确,“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通道不断拓宽。郑商所推动聚酯和油脂油料期货品种全面向境外交易者开放,首次形成了以境内价格为国际定价参考的贸易新模式。
“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实体经济现实需求及金融市场制度创新的复合产物。”南华期货总经理贾晓龙表示,现阶段,两类国际化路径形成互补格局:一是特定品种强化产业定价影响力,二是合格境外投资者(QFI)提升市场流动性深度。
在时瑞金融交易和销售总监James Wang看来,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路径充分体现了中国式开放的智慧。“一方面,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风险可控的开放模式。通过先开放成熟的、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品种,在试点中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确保了市场的平稳运行。另一方面,中国注重制度先行。无论是法律法规的完善,还是交易、结算和监管体系的配套升级,都为期货市场的开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这种模式兼顾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平衡,不仅让境外投资者和机构能够进入中国市场,也鼓励中国企业和期货公司布局境外市场。在使用人民币定价的国际化品种上,境外投资者的参与间接推动了人民币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的使用,这既是期货市场的开放,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延伸。”James Wang说。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着独特作用。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新增期货客户41万个。其中,境外客户增长更为迅猛,较2022年同期增长63%。目前,已有来自全球39个国家或地区的交易者参与中国期货市场,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高质量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
在中国期货市场持续开放的过程中,外资机构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James Wang介绍,一方面,外资机构可以直接参与境内的部分商品期货交易,特别是在原油、铁矿石、PTA等国际化品种上参与度广泛,增加了外资机构的手续费收入。另一方面,中国实体经济对国际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不断上升,这为机构与中资企业的合作创造了巨大空间。此外,制度层面的进一步深化,如QFI政策放宽、外汇管理优化、保证金币种多元化,不仅降低了境外客户的入市成本,也让外资机构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趋势中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对外开放分论坛将延续传统,汇聚监管机构代表,以及汇丰、摩根大通等国际顶尖投行、国内知名期货公司、跨国大宗商品贸易巨头等相关代表。他们将围绕提升“郑州价格”全球定价影响力的实践路径与实体企业跨境风险管理的案例,共同探讨如何优化国内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路径。在贾晓龙看来,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是我国期货市场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进一步拉近了市场参与者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距离。
[责任编辑:]
- 2025-08-14桥水基金第二季度大幅增持英伟达
- 2025-08-14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对外开放分论坛将于8月19日举行
- 2025-08-14硅业分会:本周多晶硅整体成交均价小幅上涨
- 2025-08-14大商所调整焦煤期货JM2601合约交易限额
- 2025-08-14COMEX黄金期货涨0.24%,报3407.1美元/盎司
- 2025-08-14双焦期货:午后回撤,大商所调焦煤交易限额
- 2025-08-07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正增长
- 2025-08-07期货版“反内卷”新规征求意见 经纪业务或不再“赔本赚吆喝”
- 2025-08-07期货市场有效客户总量达261万个,创历史新高
- 2025-08-07境内首批月均价期货即将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