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新时代资讯网
首页 > 财经

服务新质生产力 资本市场“十五五”改革主线渐显

2025-09-22 07:46:03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五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展望“十五五”时期,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资本市场改革将牢牢锚定“服务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命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资本动能。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上市公司规模来看,数量从2020年末的4181家上升至目前的5429家,增加1248家,其中创业板、科创板分别增加374家和494家,合计占比近70%。全市场的总市值则增加24.51万亿元。从上市公司结构来看,按照申万行业分类,电子、电力设备和通信行业的市值分别增长6.96万亿元、2.65万亿元和2.46万亿元,位居各行业前列,也反映出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和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壮大。

从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完善与改革来看,“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基础性制度不断完善。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落地并不断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科创板多项改革举措先后落地,市场包容性显著上升。在资产端和资金端,则注重固本培元,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障碍,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提高市场的可投资性和吸引力。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监管执法的规范化水平和打击惩戒违法行为的精准性也不断提升,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日益完善。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下一步,资本市场有望围绕“服务好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命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市场的包容性和吸引力,提高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

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在“十五五”资本市场规划专家学者座谈会上表示,“十五五”时期是资本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证监会将持续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积极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十五五”期间,从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心应放在持续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培育和壮大耐心资本等方面。他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及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功能分工,针对科技创新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大力发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完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投资等多层次投资体系,加大政府引导基金支持力度,推动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

田轩指出,要优化融资结构,降低企业上市门槛和融资成本,鼓励科技企业通过首发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支持科技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双创金融债券、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债券等特色债券品种,探索发展高收益债市场,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要注重培育和发展长期资金来源,大力发展公募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鼓励其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资力度,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完善长期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机制,鼓励其积极行使股东权利,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优化QFII、RQFII制度,吸引更多境外长期资本投资中国科技创新企业,提升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心,必须牢牢锚定“服务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命题,构建“精准优质注册制+长期资本+法治监管”三位一体的制度生态:要深化注册制改革,针对硬科技、绿色低碳等新质生产力企业,建立“技术路线图+商业可行性”双维度审核标准,破除盈利依赖,让创新企业“愿上市、能上市”;要激活长期资本,通过税收递延、放宽险资投资比例等政策,引导养老金、社保基金等“耐心资本”深度布局科技创新,扭转市场短期化痼疾;要强化法治监管,完善研发支出信息披露规则,严打财务造假,确保市场公平透明。要将融资端的包容性、投资端的长期性、监管端的精准性有机融合,真正打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进而让资本市场从“资金池”升级为“创新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资本动能。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要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支持,更多引入长期资金,靠制度让科技、资本、产业转起来,同时做好风险防控。要让企业上市更灵活多元化,让硬科技企业可凭研发投入、专利代替部分盈利要求,成熟企业上市审核更快,不合规的企业也有明确退出规则。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新时代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新时代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200974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