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新时代资讯网
首页 > 科技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再次确认食蟹猴为濒危物种

2025-10-21 10:08:47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近日宣布,常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食蟹猴继续被列为濒危物种。据《科学》报道,这一决定受到了动物权利组织的欢迎,并希望限制相关研究、加强对野生食蟹猴的保护。但有科学家表示,这可能会对药物研发和其他依赖食蟹猴开展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生物医学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源。”美国国家生物医学研究协会(NABR)会长Matthew Bailey说,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对各国政府机构和制定进出口规则的国际组织有极大影响,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制定就受其影响。研究人员担心,额外的监管会使这些动物的使用成本上升,并降低其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可用性。

IUCN于2022年首次将食蟹猴的保护等级从易危调整至濒危,因为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人类学家Malene Hansen领导的一项评估得出结论,该物种“可能正面临不可逆转的种群数量下降”。次年,NABR对保护等级调整提出质疑,称该评估“存在大量错误和不实陈述,且未提供物种数量减少的实际证据”。于是,IUCN标准与请愿委员会要求Hansen等人重新进行评估,如确认食蟹猴每代的平均寿命,这是确定种群趋势的关键。

在最新报告中,Hansen等人得出结论,过去3代中,食蟹猴数量减少了50%至70%。该团队表示,由于栖息地持续丧失以及研究的高需求,该物种在未来30年内可能面临类似的下降趋势。基于此,IUCN再次确认食蟹猴为濒危物种,并于10月9日在官网发布了新的评估结果。

NABR迅速作出反应,批评了这一决定,指出“作出该决定的参考信息存在缺陷且缺乏依据”。而善待动物组织(PETA)则对这一决定表示欢迎,称其是“对灵长类动物实验行业的沉重打击”。

PETA及其他相关组织希望,IUCN的这一决定能对11月举行的CITES会议的审议产生影响,其中一个议题是如何打击将野捕谎报为人工繁育的动物贸易。PETA灵长类动物实验运动负责人Amy Meyer表示,最新评估使CITES有必要立即采取行动保护食蟹猴。

Meyer表示,PETA希望加快“采用前沿的非动物研究方法,以拯救生命并体现真正的科学进步”。但Bailey指出,灵长类动物实验仍至关重要,完全停止实验动物的使用“将对全球范围内药物研发产生重大影响”。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新时代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新时代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200974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