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新时代资讯网
首页 > 科技

1亿粒种子,这样“备份”

2025-11-25 09:44:56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核心阅读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位于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是华东地区植物迁地保护的重要场所,近日库存饱满种子总量突破1亿粒。这些珍贵的种质资源,将为未来的物种恢复、复壮与研究提供支撑。

入冬后的上海辰山植物园,色彩斑斓。

园内有处30平方米的“生命宝库”,是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以下简称“辰山中心”)种子冷库。

近日,这里传出好消息:辰山中心库存饱满种子总量突破1亿粒,来自159科785属1950种野生植物,其中包括323种中国特有种和68种珍稀濒危植物。

“这些种子,是我们留给未来的‘生命备份’”

1亿粒种子意味着什么?

“1亿粒种子对辰山中心而言是节点性成果,说明辰山中心已具备一定规模的采集网络和协作组织能力,能够保存大量基因信息,为未来物种的恢复、复壮与研究提供支撑。”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馆长葛斌杰说,“这些种子,是我们留给未来的‘生命备份’。”

为何要为野生植物种子建造这样一座“宝库”?答案写在日益严峻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中。

“物种一旦灭绝,其携带的独特基因资源便会永远消失,这不仅是该物种的终结,更可能切断我们未来应对疾病、气候变化的重要基因来源。”葛斌杰介绍,自然界中的“顽拗型种子”,比如一些水生植物、热带雨林植物的种子不耐脱水、低温,难以通过种子库长期保存,其余大部分“正常型种子”可采用干燥低温的方式在冷库中长期保存。建设种质资源库进行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形成互补,让生物多样性有了多重保障。

“气候变化、栖息地破碎化等对植物生存构成巨大压力,当野外种群发生衰退或濒临灭绝时,这些遗传来源都标记清晰的‘沉睡’种子就能被唤醒。”辰山中心负责人钟鑫说,这些野生植物种子也是科研的重要资源,抗癌药物发掘、抗逆基因、耐盐碱品系等重要科研突破,很多来源于野生植物种质资源。

“这些种子,是经过8年跋涉,从17个省份45个市100个县‘请’回来的宝贝”

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始于科研人员跋山涉水的艰辛采集。

“这些种子,是经过8年跋涉,从17个省份45个市100个县‘请’回来的宝贝。”葛斌杰说。

2023年夏,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易贡乡的原始森林深处,一场特殊的“攀登”正在进行。

钟鑫和同事们的目标,是攀上高达101.2米的藏南柏木,研究采集树的种子和上面的附生植物。

钟鑫回忆,高空中,身体随风摇摆,脚下是万丈深谷,但当他看到不同高度树冠上附生的兰花、苔藓、松萝等构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时,恐惧被兴奋取代,“每寸树皮都是一个新世界!”

这次科考,不仅精确测量了巨树高度,更带回了近5000粒藏南柏木种子。如今,这些种子萌发出的500多株新苗,未来计划分送全国植物园进行迁地保育实验。

“种子的采集,是科学、经验、毅力、运气的结合。”葛斌杰说,种质资源库建立之初,他们就着手培养采集员队伍——或是当地保护区的护林员,或是植物爱好者。

采集只是第一步。种子返回辰山中心后,要经过更为精细的“入库体检”和处理。在种子处理实验室,技术人员对新采集的种子进行清理、干燥、计数和活力检测。

“不是所有种子都能入库。”实验室负责人说,“只有饱满、健康的‘正常型种子’,才能获得长期保存的‘门票’。”每份种子入库,必须配套腊叶凭证标本、野外数据、DNA材料和图像等一套完整的科学数据档案,确保其“身份”明确、来源清晰。

通过检测的种子,被分装进密封的玻璃瓶或铝箔袋,贴上二维码“身份证”,最终被送入零下20摄氏度的冷库。在这里,低温干燥的环境,能让种子寿命延长至数十年甚至数百年。

“我们和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签订了备存协议,种子活动库设在辰山中心,基础库在昆明。1亿多粒种子,部分存放在昆明的基础库里。”葛斌杰说,活动库的种子会被频繁拿出来做萌发测试或分发共享,基础库则是备份,只有当活动库的种子没有了,才会动用基础库。

“种子上太空只是序幕,回归地面后的筛选、培育才是重头戏”

保存不是终点,让这些“深睡”的宝藏苏醒并开展种子生态学、群体遗传学和保育生物学研究,服务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才是种质资源库的使命。

辰山植物园后场苗圃,恒温约20摄氏度。这里培育的,是一批特殊的种子——它们曾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遨游太空。

太空育种利用宇宙特殊环境诱导种子基因变异,有望获得性状更优的新品种。辰山中心送上太空的种子,聚焦观赏和药用植物,如绣球、鼠尾草、丹参等。

“种子上太空只是序幕,回归地面后的筛选、培育才是重头戏。”辰山植物园园艺景观部工程师黄艳波指着一盆盆鼠尾草苗说,这些从太空带回来的种子,如今已长出翠绿叶片,有的甚至开出了花。

“绣球若能通过太空育种延长花期、增强抗逆性,未来城市绿化将有更多选择;丹参、益母草等药用植物,则可能培育出更高药用成分含量的新品种,为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提供新药源。”钟鑫展望。

今年9月,辰山植物园举办了名为“百种风行”的种子展,展示了超过200种靠风力传播的种子,其中不乏望天树等珍稀濒危物种的种实。展览一角,一个透明展盒内陈列着曾遨游太空的种子样本。这些“太空旅客”,激发着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除了太空育种和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种质资源已直接服务于当下。辰山中心的种质资源向全国开放,每年都有数十家科研机构申请用于科研的种子和DNA材料。他们利用辰山中心的种质资源,开展植物系统学、植物地理学研究,以及迁地保育试验。

在生态恢复、湿地修复、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中,辰山中心保存的种质资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2019年辰山植物园科研人员发表的新物种张家界鼠尾草,保藏的种子扩繁后进行野外种群重建和恢复,并在园艺中应用。

“只有参与了采集和种子库建设,才深知我国植物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我国系统性开展野生植物种子收集工作起步较晚,还有很多物种等待大家一起保护好、延续好。”葛斌杰说。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新时代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新时代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200974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