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县域文化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发展
“郡县治,天下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县治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近几年,全国不少市县频繁因特色文化标识在网络上“出圈”,带动当地知名度攀升,进而推动消费和产业的兴旺。以县域文化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发展,既契合了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的内在要求,也顺应了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部署。
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以县域文化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发展,是县域经济一次重要的发展范式转换。通过挖掘县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突破了传统县域经济发展对物质资源的过度依赖,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县域文化产业是县域历史地理与经济地理的一种创造性延续与发展,县域文化资源的地域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为县域文化产业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应通过对县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创新转化,实现“县域文化资源—县域文化产品—县域文化产业”的逻辑演化,以“文化赋能”构建起更具包容性的县域经济体系。
以县域文化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发展,拓展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我国文化产业在经历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大规模扩张后,正开启向县域、乡村等下沉延伸的发展之路。面向“十五五”,县域文化产业既是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基层单元,也是优化文化产业城乡结构的关键枢纽。加快发展县域文化产业,不仅可以从县域层面激活基层文化内需、培育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也可有效缩小城乡文化产业发展差距,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县域—乡村协调联动”的空间重构,促进城乡文化产业的要素流动、功能互补与价值共创。
以县域文化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发展,也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认同建构与升华进程。县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基础地理单元与文化空间,是承载并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基石。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有助于激活承载着县域共同记忆、民俗风情、精神观念等的文化资源,为县域文化认同建构与升华提供现实载体。解放和发展县域文化生产力,以县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可以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微观基础。
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思路转向
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的范式转向。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从“县域文化资源”到“县域文化资本”的高质量转化,最终构建起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依托县域文化资源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是县域文化产业最积极也最务实的发展策略。可以说,县域文化产业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整合县域内的文化资源要素与生产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力与竞争力。要突破传统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依赖,以创新驱动激活县域文化基因,发展县域新型文化业态。通过技术介入、创意赋能等多种手段实现县域文化产业创新,立足县域文化基因讲好新时代的县域故事,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县域文化产业。
从“线性链条”到“共生生态”的结构转向。县域文化产业具有动态性、复合性的结构特质,是一个不断调整、优化与拓展的产业系统:一是产业链上的垂直拓展。突破传统县域文化产业集中于生产加工价值洼地的局限,并向上游研发、下游运营延伸,形成“文化挖掘—产品开发—市场反馈—IP迭代”的完整闭环,构建起县域文化产业“研发—生产—营销”的垂直网络。二是生态链上的水平拓展。县域文化产业除了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县域文化服务业之外,还可以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制造业,如以景德镇瓷器、德清钢琴制造等为代表的县域文化制造业;同时,义乌小商品市场、青州书画市场等为代表的县域文化批零业,是文化领域“中国制造”的流通枢纽。发展县域文化产业要从结构上将产业链上的垂直拓展与生态链上的水平拓展整合起来,打造涵盖文化制造业、文化服务业、文化批零业等在内的共生生态,构建起更具有韧性的县域文化产业系统。
从“城市中心”到“城乡融合”的空间转向。传统县域文化产业通常囿于行政边界和市场壁垒,在资源配置、利益分配等方面呈现一定程度的中心化特征。新基建为加快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提供必需的设施,也为数字时代县域文化产业的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底座。类似于在线文化消费,在线文化生产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调动起县域居民、村民、游客等群体的能动性与积极性。榕江村超、成县秦腔等现象以及曹县汉服、宜兴紫砂等产品,已实现了跨县域的空间整合,这为新时代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可能。县域文化产业也可依托特色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深度参与文化出海,将不可复制的地方性文化符号转化为全球文化市场的差异性品牌符号,更好地发挥县域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关键抓手
发挥制度优势,推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既要注重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国际文化和经济发展趋势的协调,也要统筹省市县各级的规划编制、文化特色、人才配置等,注重县域文化产业的空间统筹、资源统筹、城乡统筹,为县域文化产业差异化、特色化、融合化、协调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技术赋能,推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场景创新。利用技术赋能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积极融入国家文化大数据工程,高起点谋划建设连接县域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县域文化大数据平台。通过技术赋能,探索更具个性化、智能化的县域文化消费场景。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县域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速度与质量,也可进一步缩小城乡文化产业的发展差距,提升县域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挖掘消费潜力,推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产品创新。由消费引领生产的产品创新,激活了全社会文化领域的创新意识,提升了创造能力和互动水平。由消费群体创造、筛选和衍生的文化内容和形式,依靠消费端的口碑效应催生爆款,形成了当代县域文化产业新的消费美学和创新逻辑。应以需求导向挖掘消费潜力,创新县域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不断催生县域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
(作者:章军杰,系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 2025-11-19北京女子租房竟与坟墓为邻被吓跑 榆垡法庭判决真奇葩:房客倒赔1200元
- 2025-11-19以县域文化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发展
- 2025-11-19首个秋假,台州文旅市场迎来亲子游热潮
- 2025-11-19嘉兴市“真金白银”助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
- 2025-11-19第五届公园城市论坛举行
- 2025-11-19香港创意赋能长城IP
- 2025-11-12法院判物业公司退场陷三年执行困境,高院已再审 业委会签的临时物业服务合同作数吗?
- 2025-11-12“濠江盛汇”海陆空三展亮相澳门
- 2025-11-12161名香港特区立法会换届选举候选人的提名获裁定有效
- 2025-11-122025青海-澳门经贸交流合作活动首批成果落地



